海螵蛸

海螵蛸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海螵蛸
拼音拼读
hǎi piāo xiāo
药材别名
墨鱼骨、乌贼骨、墨鱼盖、乌铡骨
英文名称
cuttle-bone
功效分类
固精缩尿止带药
药用部分
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或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的内壳。
动植物形态
无针乌贼:胴部卵圆形,长度约为宽度的2倍。胴背具有多数近椭圆形白花斑,后端腹而有一个腺孔。鳍前端略窄,渐向后端宽,各腕的长度近相等。腕序为4>3>1>2,触腕长度略超过服长,触腕吸盘小而密,大小近相等。内壳长椭圆形,长度约为宽度的3倍,末端无骨针。 金乌贼(药材名为有针乌贼):眼后方有一个皮肤突出的线形肋。胴体呈卵圆形,长度为宽度的1.5倍。鳍窄,位于胴部左右,两侧全缘。腕的长短相近,腕序为4>3>1>2。体肉色,有细密的紫色色素斑。背部色深。
产地分布
生活于深海中,每年春夏间,从越冬的深海区向岛屿附近浅海处进行产卵洄游。分布于我国各海域。
采收加工
收集春、夏季漂浮在海边或积留在海滩上的乌贼骨,以淡水漂净,晒干。
药材性状
呈中厚边薄的扁长椭圆形,全体粉白色,背面有瓷白色脊状隆起,有不甚明显的细小疣点;腹面平坦,有细密的波状横纹。体轻,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粉质。气微腥,味微咸。无针乌贼:较窄小,腹面无纵沟,波状横褶纹约占全长一半。有针乌贼:形大,腹面中央有纵沟,波状横纹几布满全体,尾有粗壮骨针。
性味归经
性温,味咸、涩。归脾经、肾经。
功效作用
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临床应用
用量5~9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用治胃痛吞酸、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遗精滑精、赤白带下、溃疡病、损伤出血、疮多脓汁。
药理研究
具有骨折修复、抗辐射、调节和促进免疫、抗肿瘤和抗溃疡作用。
化学成分
含碳酸钙85%以上、甲壳质6%~7%,并含有少量的磷酸钙、氯化钠及镁盐等。
使用禁忌
阴虚多热者慎服,久服易致便秘。
配伍药方
①治胃出血:海螵蛸15克,白及18克。共研细末。每次服4.5克,日服3次。(《山东中草药手册》)②治吐血及鼻衄不止:海螵蛸,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清粥饮调下6克。(《圣惠方》)
③治鼻血不止:海螵蛸、槐花等分。半生半炒。为末吹鼻。(《世医得效方》)
④治小便血淋:海螵蛸末3克。生地黄汁调服。(《纲目》引《经验方》)
⑤治胃痛吐酸:a.海螵蛸15克,贝母、甘草各6克,瓦楞子9克。共为细末。每次服6克。b.海螵蛸30克,阿胶9克,共炒,再研末。每次服3克,每日3次。(《山东中草药手册》)
⑥治慢性气管炎,兼治慢性哮喘:海螵蛸60克,地龙60克,百部15克。共研末,加白糖200克,每服6克,日3次。(《青岛中草药手册》)
相关中药材推荐

山茱萸 shān zhū yú
补益肝肾,收涩固脱。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甜瓜蒂 tián guā dì
涌吐痰食、除湿退黄。属涌吐药。

龙骨 lóng gǔ
镇心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属平肝息风药下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葫芦茶 hú lú chá
清热解毒、利水除湿、消食杀虫。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茺蔚子 chōng wèi zi
活血调经、清肝明目。属活血化瘀药分类下的活血调经药。

榧子 fěi zǐ
杀虫消积,润肺止咳,润燥通便。属驱虫药。

黄蜀葵 huáng shǔ kuí
利水散瘀,消肿解毒,通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番石榴叶 fān shí liú yè
燥湿健脾、清热解毒、涩肠止泻、收敛止血。属清热药下属中的清热燥湿药。

土党参 tǔ dǎng shēn
健脾益气,补肺止咳,下乳。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野马追 yě mǎ zhuī
化痰止咳平喘。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