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核

樱桃核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樱桃核
拼音拼读
yīng táo hé
药材别名
樱桃米
英文名称
Nux Pseudocerasi
功效分类
辛温解表药
药用部分
蔷薇科植物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Lindl.) G.Don的干燥成熟果核。
动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3~8米,树皮灰白色,有明显皮孔;幼枝无毛或被疏柔毛。叶互生;叶柄长0.7~1.5厘米,被疏柔毛。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12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边有尖锐重锯齿,齿端有小腺体,上面暗绿色,近无毛,下面淡绿色,沿脉或脉间有稀疏柔毛。花两性,花序伞房状或近伞形;有花3~6朵,先叶开放;花梗长8~19毫米,被疏柔毛;萼筒钟状,外被疏柔毛;萼片5,三角卵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急尖或钝;花瓣5,白色,卵圆形,先端下凹或二裂;雄蕊30~35,栽培者可达50枚;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无毛;雌蕊1,子房上位。核果近球形,红色,直径9~13毫米,种子1颗,包围于黄白色木质内果皮中。花期3~4月,果期5~6月。
产地分布
生于海拔300~600米的山坡向阳处或沟边。分布于华东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广西、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
夏季取成熟果实置于缸中,用器具揉搓,使果肉与核分离,取出核,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
果核呈卵圆形或长圆形,长8~10毫米,直径约5毫米。光端略尖,微偏斜,基部钝圆而凹陷,一边稍薄,近基部呈翅状。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网状纹理,两侧各有一条明显棱线。质坚硬,不易破碎。敲开果核(内果皮)有种子1枚。种皮黄棕色或黄白色,常皱缩,子叶淡黄色。气无,味微苦。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归肺经。
功效作用
发表透疹,消瘤去瘢,行气止痛。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5~15克;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煎水熏洗。主治痘疹初期透发不畅、皮肤瘢痕,瘿瘤、疝气疼痛。
药理研究
种仁捣烂取汁可治蛇咬伤。
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氰苷,加水分解可得氰氢酸。
使用禁忌
(痘症)阳证忌服。樱桃核用于升发麻斑,力能助火,大非所宜,在春夏尤为切忌。
配伍药方
①治麻疹透发不畅:樱桃核12~15克。水煎,早晚饭前各服1次。忌食糖、葱、大蒜及饮酒。(《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②治出痘喉哑:樱桃核二十枚。砂锅内焙黄色,煎汤服。(《纲目拾遗》)
③治眼皮生瘤:樱挑核磨水搽之。其瘤渐渐自消。(《纲目拾遗》引《医学指南》)
④治瘿瘤初起:樱桃核醋磨,敷之消。(《绛囊撮要》)
⑤治疮痘瘢:樱桃仁研细敷之。(《普济方》)
相关中药材推荐

山茱萸 shān zhū yú
补益肝肾,收涩固脱。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甜瓜蒂 tián guā dì
涌吐痰食、除湿退黄。属涌吐药。

龙骨 lóng gǔ
镇心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属平肝息风药下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葫芦茶 hú lú chá
清热解毒、利水除湿、消食杀虫。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茺蔚子 chōng wèi zi
活血调经、清肝明目。属活血化瘀药分类下的活血调经药。

榧子 fěi zǐ
杀虫消积,润肺止咳,润燥通便。属驱虫药。

黄蜀葵 huáng shǔ kuí
利水散瘀,消肿解毒,通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番石榴叶 fān shí liú yè
燥湿健脾、清热解毒、涩肠止泻、收敛止血。属清热药下属中的清热燥湿药。

土党参 tǔ dǎng shēn
健脾益气,补肺止咳,下乳。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野马追 yě mǎ zhuī
化痰止咳平喘。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