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

天南星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天南星
拼音拼读
tiān nán xīng
药材别名
山苞米、独脚莲、蛇包谷
英文名称
rhizoma arisaematis
功效分类
温化寒痰药
药用部分
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的块茎。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块茎扁球形。叶1片,稀2片,叶柄长达70厘米,绿色,叶片放射分裂,裂片7~20,无柄,披针形、长圆形至椭圆形,先端长渐尖,成线形长尾,尾长7厘米,基部狭窄,上面深绿色,下面粉绿色。花单性,雌雄异株,无花被,肉穗花序由叶柄鞘部抽出,具褐色斑纹;佛焰苞绿色,展开部分外卷,然后扩大成檐部,先端渐窄呈线形尾状;雄花序长2~2.5厘米,花密,雄蕊2~4;雌花序长约2厘米,下部常具钻形中性花。浆果红色。花期5~7月,果期8~9月。
产地分布
生于林下、灌丛中阴湿地。分布于东北及山东等地。
采收加工
秋、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干燥。
药材性状
扁球形,表面类白色或淡棕色,较光滑,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有的块茎周边有小扁球状侧芽。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不平坦,白色,粉性。气微辛,味麻辣。
性味归经
性温,味苦、辛。归肺经、肝经、脾经。
功效作用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温化寒痰药。
临床应用
一般炮制后用,用量3~9克;用治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药理研究
果实含类似毒蕈碱样物质。有抗肿瘤作用,疗效较肯定,可望成为抗癌新药物,也可成为抗癫痫的辅助药。另有祛痰,镇静,抗惊厥,抗心律失常,抗氧化等作用。
化学成分
天南星的块茎含三萜皂苷、安息香酸、黏液质、氨茎酸、甘露醇、生物碱、L-脯氨酰-L-缬氨酸酐、L-缬氨酰-L-缬氨酸酐、芹菜素、掌叶半夏碱、芹菜素-6-C-阿拉伯糖-8-C-半乳糖苷、赖氨酸、胡萝卜苷、没食子酸、夏佛托苷、β-谷固醇等。
使用禁忌
孕妇慎用,有毒,生品内服宜慎,阴虚燥咳、热极、血虚动风者禁服。
配伍药方
①治头痛,偏正头风,痛攻眼目额角:天南星、川乌各等分,共研极细末,同莲须葱白捣烂作饼。贴太阳穴。(《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止痛膏)
②治痈疽疮肿:天南星60克,赤小豆90克,白及120克。上三味,各为细末,和匀,冷水调,摊上四面肿处,用绢压之。(《刘绢子鬼遗方》收脓散)
③治乳赤肿、欲作痈者:天南星为细末,生姜自然汁调涂,自散。才作便用之。(《百一选方》)
④治瘰疬:天南星、半夏等分为末,米醋或鸡子清调敷。(《潜斋简效方》)
⑤治瘿瘤:生南星末,醋调敷之。(《外科证治全书》)
相关中药材推荐

山茱萸 shān zhū yú
补益肝肾,收涩固脱。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甜瓜蒂 tián guā dì
涌吐痰食、除湿退黄。属涌吐药。

龙骨 lóng gǔ
镇心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属平肝息风药下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葫芦茶 hú lú chá
清热解毒、利水除湿、消食杀虫。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茺蔚子 chōng wèi zi
活血调经、清肝明目。属活血化瘀药分类下的活血调经药。

榧子 fěi zǐ
杀虫消积,润肺止咳,润燥通便。属驱虫药。

黄蜀葵 huáng shǔ kuí
利水散瘀,消肿解毒,通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番石榴叶 fān shí liú yè
燥湿健脾、清热解毒、涩肠止泻、收敛止血。属清热药下属中的清热燥湿药。

土党参 tǔ dǎng shēn
健脾益气,补肺止咳,下乳。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野马追 yě mǎ zhuī
化痰止咳平喘。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